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太庙时荐诏永明九年正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四
太庙四时祭,荐宣皇帝面起饼、鸭臛;
孝皇后笋、鸭、卵、脯酱、炙白肉;
高皇帝荐肉脍、菹羹;
昭皇后茗昭册炙鱼。
皆所嗜也(《南齐书·礼志》上,又见《南史》十一、《通典》四十九。)
昭皇后迁祔仪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
奠如大敛。
贺循云:「从墓之墓,皆设奠,如将葬庙朝之礼」。
范宁云:「将窆而奠」。
虽不称为祖,而不得无祭(《南齐书·礼志》下。建元四年高帝山陵,昭皇后应迁祔。祠部疑有祖祭及遣启诸奠九饭之仪不?左仆射王俭议。)
迁祔设虞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
范宁云:「葬必有魂车」。
若不为其归,神将安舍?
世中改葬,即墓所施灵设祭,何得不祭而毁邪?
贺循云:「既窆,设奠于墓,以终其事」。
虽非正虞,亦粗相似。
晋氏修复五陵,宋朝敬后改葬,皆有虞。
今设虞非疑(《南齐书·礼志》下。建元四年昭皇后迁祔,有司奏应无虞,左仆射王俭议。)
奏迁祔应无虞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昭皇后神主在庙,今迁祔葬,庙有虞以安神,神既已处庙,改葬出灵,岂应虞祭?
郑注改葬云:「从庙之庙,礼宜同从墓之墓」。
事何容异。
前代谓应无虞(《南齐书·礼志下》,建元四年,有司又奏。)
颂古一百则 其五十二 北宋 · 释正觉
 押词韵第四部
驴觑井,井觑驴。
智容无外,净涵有馀。
肘后谁分印,家中不蓄书。
机丝不挂梭头事,文彩纵横意自殊。
民情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双溪集》卷一○
《传》曰:「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盖治国治军无出此焉。
天下举皆欲之,而我违焉,其谁附我?
我既同天下之欲以取天下,其豪杰智略收之不尽,则亦得其梗概而失其枢要矣,不可不察也。
所谓情者,原之熟复,采之广博,而后晓然也。
知天下之情,则有以处之矣。
情有不问而易见者。
自神州陷覆,郡县涂炭,元元被祸,不胜其酷。
怀宗社之耻,悼骨肉之丧,苦之思乐,愤之思雪,切齿扼腕,岂待问而知,岂待令而劝耶?
岂非其梗槩如此乎?
神策庙算,必将日夜忧人之忧,事人之事,因其藏怒蓄憾而用之,其势百倍,其心欣然。
其有才有伎者,争自效矣,所谓易见者也。
其深而难见者,天下智士谋夫各有所蕴,珍其货而未售,胶其口而未启。
彼知其十,我知其一;
彼知其大,我知其小。
靖难机便之数,成败精微之图,得其说则安,失之则危,岂非其枢要乎?
其可忽略也哉!
故夫宵衣旰食,疚心焦思,无退托苟且之失,拯溺救焚,示天下以能有为,皆所以急民欲也。
尽其心虑之,必预咨诸人计之安出。
施设忖度,视未萌,听无声,如是而攻,如是而战,虽庶人至陋,当与谋也。
补衮作砺之臣,使能办之,亦不废周访也。
智容有未尽,见容有未彻,而谓天下无人,可乎?
奇略远图,初固茫昧;
宫阙庙堂,自然高邃。
故开诱百端,虚衷延纳,尽一己之耳目心识,合天下之耳目心识,率天下、总群策而已矣。
善治四海者,不出户牖而隐奥幽远无所不知,岂特运智见之博乎!
既有同心同德之佐,又善待尽忠纳谏之士,稽之于典籍,究之于心术,质之于蓍龟,而切切焉劳谦接下,三省十思,既决其策,断而行之。
高爵厚赉,所以赏进谋者也;
督责黜罚,所以贬无谋者也。
不摇于二三之说,不夺于浅促之见,则所向谐,所欲从,得情由道故也。
情之所在,无贵贱、郊廛、黥涅之间也,无夷貊、盗贼、仇怨之忌也。
内则在廷百执事无馀论,外则渔钓版筑无隐藏,国是与众情叶符。
一号一令,沛然如降时雨;
一取一舍,翕然如拱北辰
野无遗贤,举无失策矣。
自古拨乱而风驱电扫者,得民也;
衰世而基扃牢固者,素结人心也。
汉高帝以仁取天下,恩育秦民故也。
谋臣满朝,可谓至矣,尚孜孜焉访于侧微。
故于平九江,则假随何之辩,问薛公之策;
关中,则纳奉春之计。
一不用则困于平城
曹参贤相也,治道出于盖公;
淮阴将军也,而师事亡赵李左车
盖天下之谋,知所以求之则进,不知所以求之则逝矣。
仲尼不耻下问,《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岂不然乎?
嗟夫!
今之长国家者,器度足以包之,膂力足以举之,胆决足以任之。
以开济为心,兴衰为意,民心固宜辑焉。
至于天下之理势,愿以天下观之,无拒逆耳。
无厌多算,无执偏见。
使有作有为者毕效于前,英杰者不容缄默,奖王室,拔神州,可以无悔而有裕矣。
庶无负于具瞻也。
论帝后不当与先帝同谥奏皇祐二年五月 宋 · 赵师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二(第一册第六六七页)
商以往,谥号盖简
有周之初,典文浸兴。
《礼记》载武王之事,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者,谓太王、王季,既尊以称号。
至于文王,更加以谥法也
太姜、太任、太姒之贤,而尚未有谥,则其礼犹略焉。
于后幽王之后谓之幽后,惠王之后谓之惠后,此皆从王之谥以为称,同王之谥以为谥也
《左传》记景王之后,谓之穆后,则后之有谥,始于此焉。
东周之际,王制所及,国俗不一。
夷蛮远国,易名不及其君长;
中夏诸侯,考行或达于臣妾。
在夷则略,在华则详,礼斯然矣。
其间诸侯,鲁礼尤备。
君之夫人,皆自有谥,不从于夫,独定姒以首末非义,止曰定姒,不称小公。
《公羊》载宋之恭姬者,乃其从夫之谥为配耳,非谓姬之始谥自为恭也
汉室之兴,周典尚近,未能考故,而习秦馀,乃尊太公曰太上皇,又加昭灵、昭哀二后谥。
谥加于妣,而不加于父,号及其姊,而不及其祖,以为失矣。
前汉诸后,皆不加谥,止从帝名以为之称。
赵太后未亡而贬为孝成皇后,此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惟卫氏以追尊之故,乃谥思,许氏以早世不遂,谥曰恭哀
盖于时宪度未立,后妃之谥,或有或无,非有定制。
汉家之典,为未备矣。
后汉中兴,世主好礼,考姬周之典,参前汉之仪,既从其帝名,复加后谥。
表帝之名于上,系后之谥于下
光烈皇后者,谓光武之烈皇后也,非兼光以为谥也。
明德皇后者,谓明帝之德皇后也,非兼明以为谥也。
然自明德皇后而下,皆以德谥。
蔡邕以为善恶不实,非行大者受大名,行小者受小名之义
乃追改和后曰熹,安后曰思,顺皇后曰烈。
后之谥虽改,而帝之名不易,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魏氏及晋,盖亦因之。
魏武帝宣皇后者,谓武帝宣皇后也。
文昭皇后者,谓文帝昭皇后也。
武之为谥,非后所宜,又非帝名,之名止于一,而后之名得兼二也。
晋之武元皇后、武悼皇后,义亦同此。
传称之止曰元后,曰悼后,史氏追书,又系以武焉。
惠皇后以居位不终,故不得谥,止曰惠皇后,盖从之名,而非后之谥也。
晋称简文帝之后曰简文顺皇后,孝武之后曰孝武皇后,以谥有二,非后之名兼此三者也。
其后宋之文元、梁之武德,并先易名而后系帝号,义犹此也。
后魏本自北夷,而礼同中夏
悼武以上,且从帝名,而由前汉之制也。
明元以降,更加后谥,采后汉之法也。
文明皇后以临朝之故,加谥二字
史氏书曰文成文明皇后者,由之与后俱以文谥,非相从配,故两称之。
后同谥,乃两出之者,又足以见从谥以为称,非同谥以为谥也
唐室因之,亦无所变,太武之后,其谥曰穆,故曰太穆皇后
文皇之后,其谥曰德,故曰文德皇后
睿宗以后,或追改旧谥,或增加本号,故自昭成肃明二后以下,不复配以帝名,史氏之,乃或冠以庙号。
庙号之冠于后谥,又始于此。
朱梁之世,礼官失谬。
梁祖之谥,其名有五,独取其一以系后,谥曰元正皇后
原其本意,谓以后当同谥也。
违误之由,良始于此。
人君后妃,善恶自异,受名之义,安可同也?
五代之际,时运屡改,后妃终位,厥数无几。
后唐正简,有周之宣懿,近于唐制,此颇为得。
圣朝之初,亦因五代之制。
昭宪皇后上谥,有司乃议改明为昭,此于梁世礼官,其意同也。
孝惠、孝明二后,所上谥在太祖之前,而并以孝谥。
及后太祖上谥,乃于谥之中取其孝字,以追配焉。
然臣以为于义虽有违,于文尚未失。
于义有违者,以后同谥以为谥也
于文未失者,谥犹在上,后之谥犹在下也
洎懿德、淑德二后,上谥亦皆在太宗上谥之前,而又并以谥,及后太宗上谥,复取谥之中德字以追配焉。
臣故谓义之与文斯俱违矣。
何则?
者,之谥也,今更在下;
淑与懿,后之谥也,今更在上。
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上下之位,不可易也。
今乃以所从之名系于下,所配后之谥著于上,远考周汉,次及魏晋、南北诸朝、隋唐五代,未有此也。
臣又闻后之谥,忠和纯淑曰,汉之明德、章德是也,此则帝名之德与后谥之德异矣。
臣不知上此谥者,意谓邪,谓后之邪?
以为也,则不当系于后谥之下;
以为后之也,则不当以为从
臣故以为违谬始于梁世之有司,流祸自彼,积疑至今。
乃者庄怀、庄穆二后,又俱以庄谥,后以谥无庄,方复追改。
而未知违失之源,由于不考。
《书》曰:「若稽古」。
者之作,必考于古也。
《语》曰:「必也正名乎」!
今以谥系于下,后谥著于上,谓之曰正,臣窃未安。
夫革弊去惑,修复圣制,明王之盛举也;
因陋就寡,拘滞所习,愚俗之常守也。
臣幸得以鄙陋之资,值盛明之运,故敢发舒所见,候圣哲而裁焉。
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谢表1079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七、《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辍宫闱亲近之臣,临湖海宽闲之野,授之药物,抚以训辞。
尸厚禄而无劳,谓当诛绝;
捐大恩而不报,弥所兢惭。
中谢。)伏念臣本出羁单,自甘沦弃,晚由朴学,上误圣知。
智曾昧于保身,忠每怀于许国。
谗诬甚巧,切忧解免之难;
危拙更安,特眷怜之至。
况远迹久孤之地,实迩言易间之时,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以上仁含垢,以大智容愚。
弗使南箕得侈簸扬之状,更令北户坐蒙临照之光。
苶然垂尽之病躯,沱若横流之感涕。
惟困穷无俚,犹致命于一餐;
顾冒昧不赀,敢忘怀于九死!
臣无任。